隨著人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桶裝水已經成為家庭飲水的主要方式。有些家庭會選擇凈水器進行飲用水的處理使用方式,從此“一勞永逸”每一口都是健康水。但是回歸到現實來說,凈水器真的有這個能力達到消費者這樣的需求嗎?根據小編對市場的了解調查,似乎凈水器在發達國家也還未普及,究竟為何?
主要在于以下幾個原因:
一、水污染促使凈水器應運而生
水污染問題促使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凈水器應運而生,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那么凈水器真的有用嗎?
眼下,城市用水基本都采用自來水,自來水經氯氣消毒、殺菌等多重水處理,能夠殺滅病毒、細菌,可以達到合格飲用的標準,但沒法去除水垢、重金屬、揮發性物質等,并且病毒和細菌也仍然存在;自來水經氯氣殺毒后,仍然有余氯存在。因此如果想喝到進一步凈化的水,凈水器就能派上一定用場,但關鍵是必須選用品質有保證的合格凈水產品。
凈水器的工作原理多是通過各種濾芯(例如pp棉、活性炭、反滲透膜等),將水一層層凈化,達到去除雜質的目的。自來水一次通過pp棉濾芯、顆粒活性炭濾芯、pp棉濾芯、反滲透濾芯和后置活性炭濾器,去除水中的泥沙、鐵銹、膠體、細菌、懸浮物等其他物質。
二、凈化水檢驗至今沒有國家標準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與自來水、桶裝水相比,凈水器市場較小。其使用者一般是工作較忙或比較新潮者,普及面較窄,尚未真正形成一定的規模。所以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相關的統一標準,也沒有對口的專項質檢部門。近幾年,國家雖然出臺了相關規定,對生產水質處理器實行申報衛生許可批件制度,但對于更重要的影響安全使用過程卻沒有檢測規定,這與桶裝水、瓶裝水管理大大有別。
多年來,凈水器行業一直不溫不火,并沒有像理論上那樣迅速成為飲水行業的中流砥柱。目前國外發達國家基本放棄了凈水器飲水方式,主要以桶裝水和集群分質供水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按照嚴格的過濾技術和苛刻的使用條件,眼下使用凈水器難以保證飲水安全,而目前家用凈水技術和使用環境還不能完全適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三、尚無法根據水質“量身定制”
我國各地的水質各不相同,如除了受到污染外,北方地區普遍水質較硬,易致結石病等影響人體健康;南方地區普遍重金屬超標,對人的肝、膽、腎等造成危害。因此各地對凈水器的功能提出不同要求。
從水處理科學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水質必須定制不同的水處理方案。而一般廠家生產的凈水器,都是按照某種假定水質設計過濾方案,尚無法針對當地自來水水質量身定制。如果當地水質經常變化,如地下水源為動態的黃河水,那么按假定水質設計的過濾方案就難以適用,不能一把鑰匙開一萬把鎖。
四、價格昂貴,使用代價太高
銷售過程中,某些凈水器廠家最常打的一張牌就是“經濟牌”,往往宣稱用上凈水器可以“一勞永逸”,能用最低的成本解決水質問題。但事實上凈水器市場良莠不齊,價格一般在300元~10000元之間。而據了解,價格較低的凈水器很難保證質量。此外,如果要保證凈水質量的話,凈水器的核心設備——過濾膜,應根據用水量及其環境每半個月左右就更換一次。
以上四個因素都說明了凈水器產品為何在市場上難以普及,凈水器企業是否應該從這四個角度去考慮下未來凈水器市場發展的問題和規劃。未來,健康飲水一定是大趨勢,在趨勢普及之前企業應該抓緊時間做好一切準備。